致敬先锋

【阻击新冠肺炎 我们在行动】王海峰:灾难日里的感恩之思

发表于: 2020-01-31 20:20 点击:

大约在非典那年,我读加缪的《鼠疫》。后来,我似乎淡忘了非典,但始终记得《鼠疫》开篇引用丹尼尔·笛福的那句话:用一种囚禁的生活描述另一种囚禁的生活,用虚假的故事来陈述真实,两者都可取。如今,新型冠状病毒对人们造成的恐慌之感和给人们带来的囚禁情景和非典时期相似。

谁能想到呢?17年后,我们再次感受这种来自病菌的威胁与囚禁。已经有很多人因之而失去了生命,很多人处于隔离和观察的状态,还有更多人在患者和疑似感染者身旁同病毒抗争。当然,绝大多数人仍然处于同我一样的自我隔离的境地,守在家里,等待病毒被阻隔、消灭,等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消失。处在长久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之中,我淡化了对灾难的警惕,也很少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恐慌。当灾难来临之时,我确实感到了某种猝不及防。

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足够我阅读上几天几夜,有些是实时情况报道,有些是满目血泪的生死抗争故事,有些是荒诞不经、目的不明的谣言,有些是博人一笑的诙谐段子。人们都在网络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寄托,不论是追剧、刷微博、玩抖音,还是打游戏,只要网络服务器不停,人们就总会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然而,我知道这并非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在娱乐背后,我看到很多无可奈何的时刻。我的心总是被屋子外面的陌生人的命运牵动着。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心怀盼望,盼望早一些能够摘下口罩,自由呼吸,自由和亲人、朋友或陌生人微笑交谈。

之前在网络上看到一个关于疫情的另类思考。疫情虽然爆发了,但是我们也看到由此而带来的很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很少在家陪伴的亲人在这个春节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相守,很多可有可无的会议和活动,很多地方的冲突和示威游行也因此而消匿无声。人们总能够在灾难面前找到一点可以慰藉的现象和理由。所有人都是向死而生的,所有人也都是乐观和积极的。我由衷地钦佩和感谢那些冒着生命危险工作在疫情前线的人们。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缺失过关爱和坚守,只要我们满怀希望。

走在城市的道路上,车流和人群虽然都比往常少了很多,但是我能够感受到人们的从容。在路上和超市里也还能看到几个没戴口罩的人。他们很健康,在忙着去某一个地方或者忙着理货送货。没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如愿买到口罩,但有些地方必须要去,有些事情也必须要做。病毒和灾难并不会彻底打断或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执着和热情。道路上红绿灯秩序依然,即便两旁没有行人和车辆。超市里排队结账的人们依然有说有笑。这虽然是一座五线小城,但依然是一座热闹且永远不会寂寞的城市。人们生在这里,自然要保卫这里,人们不需要选择,这似乎就是生活的理由。

当然,有媒体曝出了一些人的比较丑陋的行为,例如:某些地方对疫情消息传播者的认知问题,有些公司高管对春节假期规定和员工生命安全的无视,有些虚假和夸耀的地方防疫工作报导,等等。这些消息很快能够在网上引起关注,并能够及时受到相关管理者的重视,受到全社会的监督。最后,这些事件都得到了应有的处理。新媒体发展到今天,似乎已经成为了没有影子的光束,新媒体所照之处,事物似乎都还原了它的本来面目。这是社会正义、社会公平、社会透明度的体现。

不仅武汉,很多城市或很多道路也都采取了重大疫情时期的紧急封闭措施。面对这种“封城”现象,我感受到了加缪笔下的困境,但也更加在微信等社交媒体和新闻媒体上感受到了像里厄医生一样的那些人对社会和人类的关爱与投入。在不久的某一天,我的生活还会恢复到一种日常的健康状态,我希望那个时候,当我走在路上、在超市里、在公交上,都能够满心感恩。

武汉已经封城七天了,就在今天新华社新媒体报道武汉市妇幼保健院里有11个新生婴儿呱呱坠地。生生死死本是人间最平常的事情,然而在这样的非常时刻,新生命的到来却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和希望。当一座城市有了歌声和信念,那么这座城市必定是钢铁之城,当一群人有了歌声和信念,那么这群人也必定是无所畏惧的钢铁之师。当有人在微信群里发布YouTube Music上的We Are The World时,我相信,我们真的可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也相信世界可以彼此相连,四海一家。其实,不仅在灾难时刻我们需要携手共同奉献,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我们更应如此。

此前看美剧Dead Walking,以及看其他灾难影片,每次看完,回到眼下的平常日子,我都会格外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并对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充满热望。这或许就是灾难艺术带给我的启迪。在日常敬畏灾难倍感日常之美好,在灾难来临时无畏灾难倍感日常之美好。希望人类不会重蹈覆辙,希望我永怀感恩之思。

2020年1月30日


版权所有CopyRight:绥化学院 地 址:绥化市黄河路18号    邮编:152061 网站开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5341号-1

  黑公网安备 231202020001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