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本站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工人日报报道我校刘卓老师

发表于: 2023-02-22 21:37 点击:

2月20日,工人日报以“一剪一纸一痴人”为题,报道了我校刘卓老师的传统剪纸技艺,现将全文转发如下:“剪刀不只是工具,更能赋予一张纸艺术生命。”这是黑龙江省劳动模范刘卓打磨剪纸技艺26年来的感悟。年幼时因为接触而喜爱,长大后因热爱而痴迷,成为教师后这份痴迷又变成了一份传承的责任。如今,刘卓将更多的尝试和思考融入剪纸艺术,让剪纸元素融入日常器物,也让更多职工接触剪纸,感受剪纸魅力。与剪纸结缘刘卓与剪纸结缘,离不开妈妈和姥姥的启蒙。刘卓的母亲是一位幼儿园老师,从小就培养他的动手能力。刘卓的姥姥是黑龙江省方正县人,剪纸是当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几乎人人会剪。

幼时的刘卓被剪纸深深吸引,每当姥姥剪出一串手拉手的小人形象哄他,他就会立刻停止哭闹。

懂事后,刘卓开始学习剪纸技艺。小学时,他利用课余时间练习剪纸;初中时,为了能更好地学习剪纸,他每天放学后步行回家,省下车费用来购买剪纸书籍反复钻研。

高中时,刘卓“一战成名”,凭借剪纸作品《金鸡报晓》获得全省校园艺术作品大赛一等奖。随后,刘卓得到了国内多位剪纸艺术家的指点。

这份对剪纸的痴迷一直在延续。2012年冬,刘卓到故宫博物院参观,一个青花瓷瓶引起了他的注意。以青花瓷为灵感进行剪纸创作的想法在他的心里萌发。

之后的5个多月里,他把自己关在工作室里潜心研究青花瓷纹饰的演变。为了节省时间,他经常饿了就吃一包泡面充饥,那段时间,他吃完了9箱泡面。终于,刘卓创作出了第一幅青花瓷剪纸作品。

目前,刘卓已创作出22幅富有视觉立体感的青花瓷系列剪纸作品,实现了剪纸艺术的突破。

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乘着国家大力倡导传统文化进入高校课堂的东风,加之在大学期间的优异表现,2012年,刘卓从绥化学院毕业后,作为特殊人才留校任教,成为艺术设计学院的一名老师。他的选修课在学校一直“人气爆棚”,他主讲的《中国剪纸》慕课获评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国内20余所高校开讲。

2007年,绥化学院开办了特殊教育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听障大学生,填补了黑龙江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的空白。

不少听障学生也开始选修刘卓的剪纸课,小郭就是其中的一位。小郭的身体也有残疾,右手难以伸展,选课后十分担心会“挂科”。

从课间谈心到手把手地教学,“不想放弃任何一位学生”的刘卓握着小郭颤抖的手,带着他从最基本的直线、曲线开始了练习。

初学时,小郭总是把作品剪断,但刘卓没有放弃,小郭也没有放弃。别人1小时就能完成的课后作业,小郭需要三四个小时,为了剪出合格的作品,他有时会一直剪到凌晨。

2018年末,刘卓指导小郭完成的剪纸作品《团花鱼》被推荐参加“龙江情·黑土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高校剪纸展,这让小郭备受鼓舞。

“我想让小郭感受剪纸艺术的美,更想让他学会战胜生活中的那些‘不可能’。”刘卓说。

让职工感受剪纸魅力在交流学习过程中,刘卓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他把剪纸技艺放在5G背景下,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搭建平台,他指导学生完成的相关创业项目在第六届黑龙江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在刘卓看来,剪纸不仅应该出现在窗户上、美术馆里、宣传画中,也应该出现在家纺用品、服装和生活器具上,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这些年来他利用各种机会进企业、访社区、入车间,让更多一线职工和群众感受到剪纸的魅力。

2022年,他受绥化市总工会邀请,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指导全市近两万名职工完成了长20米、宽2米的大型剪纸作品,“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16个字跃然纸上。

2019年,刘卓用4个月时间指导不同行业、不同岗位的千名女职工,剪出了千只形态各异的红色纸蝴蝶,共同完成了24米的巨幅剪纸作品《巧手剪千蝶 心向伟大党》。

眼下,刘卓正以“寒地黑土”为主题开展剪纸创作,计划用黑白红3种色彩,把黑龙江的冰雪文化融入其中。(来源:工人日报)


版权所有CopyRight:绥化学院 地 址:绥化市黄河路18号    邮编:152061 网站开发: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黑ICP备05005341号-1

  黑公网安备 23120202000110号